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研究 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现在治疗手段大都是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基因学等研究技术的发展,为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创造了条件。荣获2008年青岛自然科学唯一一个一等奖的"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研究",就力图针对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的细胞外基质的进行基因调控,以达到延缓和逆转椎间盘的退变,最终实现应用微创方法将目的基因质粒注入椎间盘内,发挥目的基因表达作用,延缓和逆转椎间盘退变。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用基因技术,找到让我们的腰"老"的慢一点的办法。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受会受到腰伤的困惑,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骨科最常见病,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在2.2-15.2%。国内,每年有几百万人深受其苦,而在美国,其治疗费用每年达140亿美元。 "对于人来说,腰椎间盘退变是一种自然现象,大概从18岁以后,人的腰椎间盘就开始进入退变过程。"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胡有谷教授告诉记者,"椎间盘退变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部位,由于没有血管供应营养,使得椎间盘只有消耗,得不到补充。" "我们研究发现,通过向椎间盘植入一些基因因子--我们称之为正向调控因子,可以对椎间盘的退变起到延缓甚至逆转的作用。"胡教授说,其实就是人为地造成一种补充,让椎肩盘不断消耗的营养及时恢复,从而延缓其老化。 从1998年开始这项研究,到现在已经有10余年,"我们的目标,是能够研制出一种药物,通过这种药物,来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胡教授表示,现在这种研究已经在动物实验上获得了成功,包括与人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猴子。但距离到真正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应用到临床,现在还有几个难题。首先是人的退变模型难做,因为人是唯一直立行走的生物,椎间盘的受力与动物都不一样;其次是基因治疗需要载体,但椎间盘里没有合适的载体;最后就是基因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观察,现在的时间还很短。" 虽然离临床应用还很远,但对于胡有谷教授和他的团队来说,他们所进行的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研究一直与国际同步,在国内外有关腰椎间盘退变延缓和逆转的基因治疗中,形成了为最完整的系列研究。"我们前面做的只是阶段性工作,下面就是要对这几个难题展开研究。"胡教授告诉记者,现在针对椎间盘退变的基因研究在国际上是个热点,"一旦有所突破,能应用到临床,那将是医学治疗的一场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