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任由病症发展,结果往往导致患者的工作生活被严重影响”,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海涌教授日前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年轻化”正在慢慢靠近,患者应尽早进行规范就医,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过去一直被称为“老人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在却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正在“年轻化” 海涌教授介绍说,以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人群。近年来,腰腿痛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几乎占一半,其中大多数患者为从事伏案工作的白领人群,如记者、办公室文员、打字员及IT人员。 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由两部分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人体在坐位时,如果坐姿不良,腰间盘的压力则会升高到平卧位时的11倍。而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往往坐姿不良,由于腰椎间盘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很容易导致腰椎间盘退变、撕裂、腰椎间盘突出,也容易使腰背部肌肉因长时间牵拉而引起腰背肌劳损,引起慢性腰腿痛及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进一步加大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可能性。 许多白领精神经常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使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腰椎的生理功能。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合理等也会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变。 学生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中青年人发病率明显增高。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已发生退行性病变的腰椎间盘不能承受外界压力,而20岁左右人体椎间盘已开始退化。 此外,开车一族也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灾区”。由于驾驶时腰部的不良姿势过久、座位与方向盘的高度不协调、以及腰骶部受到长时间的颠震,非常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误区 “现在还有很多患者,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认为腰腿痛不算病,以为只要注意休息就能自愈,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几乎可以涉及全身所有系统。有些腰腿痛的原发疾病治愈后,疼痛也随之消失,也有一些不治自愈。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那么随着病情的发展,它还可能引起下肢麻木、冷凉、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海涌教授提醒说。 还有些患者认为此病治不好。海涌介绍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容易复发,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修复过程较长。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总体效果非常好,通过严格正规的治疗,优良率在95%左右。 对于手术治疗心存恐惧、盲目拒绝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认识误区。不加选择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治疗,一方面加重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各类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而把手术所带来负面影响扩大化,认为手术坚决不能做,而一味保守治疗同样有害。据介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完全突出型、突出破裂型和髓核游离型的患者,只有通过手术的方法才能治愈,而且越早越好,否则,神经功能的丧失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所以,建议患者在早期发现疾病症状的情况下,及时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海涌主任说。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预防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海涌教授指出,在生活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就不会困扰我们。 改善工作姿势:注意劳逸结合。从事长时间弯腰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员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对减少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并定期伸展腰部。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应活动几分钟,可使疲劳的背腹肌肉和韧带得到松弛。建议工作60分钟后应活动10分钟,缓解疲劳的肌肉。 加强腰背肌肉锻炼:因为强健的腰背肌肉对腰椎有维持和保护作用。游泳等都是锻炼腰背肌肉的好方法。 调整驾驶座椅:开车一族应把座位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在不影响转向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胸前,同时靠背后倾角度以100度为宜,不要使后倾角度太大,并调整座位与方向盘之间的高度。座位过低双肩会有上耸的感觉,过高则易使腰椎过度过伸增加了腰部的负荷,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学会合理用力:在生活中,当需要弯腰搬重物、弯腰抱小孩或突然扭腰时,都有可能损伤腰部肌肉以及腰椎间盘。因此,搬抬重物时,建议大家蹲下来,将身体向前靠,使重力分担在腿部肌肉上。尤其是那些较少进行体力劳动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此外,还要注意对腰部的保暖。 良好生活习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工作习惯,如起居饮食要规律、减少通宵熬夜,尤其是在电脑前通宵工作或玩游戏都是不可取的。多摄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水果及蔬菜等。(田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