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医药报讯 2009年3月20日~22日,第一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在京隆重举行,会议中,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华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树勋教授指出,虽然腰椎外科诊治的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腰椎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但及时总结腰椎疾病诊治方面的经验,探讨解决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规范诊疗手段、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是国内外腰椎外科领域的当务之急。 侯树勋教授介绍,据统计,目前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两亿,约80%的成年人有过腰痛病史,在45~65岁人群中腰椎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心脏病和关节炎,位列第三。虽然腰椎外科的治疗方法从传统的单纯间盘摘除、间盘摘除后椎间融合内固定,到最新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射频、激光、经皮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不断翻新,但由于腰椎疾病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不统一,“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诊断不同;同一个诊断,治疗手段不同;同一个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同”的情况已成为普遍现象。 规范化的诊疗方法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客观地评价和认知。侯树勋教授说,在医学领域,衡量一项新技术,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随访才能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在临床科研中,应大力提倡开展不同手术方法的前瞻性对照研究,鼓励对每种手术方法做客观的、扎实的、长期随访观察;在选择手术方法时,不应盲目“求大、求新”,应综合患者病情进展以及远期疗效客观考虑,尽量为患者寻找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康复快的治疗方法。 在腰椎疾病的诊断方面,侯树勋教授强调,不应过分依赖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还应注重患者特有症状、体征的分析,否则会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范围,给患者增加无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此外,临床还应重视非手术治疗的恰当应用。某些腰椎间盘疾患在发病的初始阶段如能接受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可有效消退椎管内炎症,降低神经根张力,从而缓解疼痛,甚至治愈疾病。 这次会议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解放军306医院、《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联合主办,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韩国的9位骨科知名教授,国内80余位腰椎外科领域顶级专家和400余名骨科医生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