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78
- 积分
- 1
- 银子
- 444 两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5-12
|
在最近召开的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专业会议上,关于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论文占了相当多的比例,侯树勋主任委员为此做了专门发言,一些学者提出了微创治疗为首选的指导思想,并认为做椎间融合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是不可取的。我于1999年进入北医三院后在陈仲强教授指导下对此类病人重点关注,同时对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很长时间思索,将一些心得汇报如下,期望抛砖引玉深化同行对这一概念认识:
椎间盘源性腰痛,如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样,是一种疼痛类型,而不是诊断名称,有无必要将其作为单独的一类诊断名称有待商榷。
国外的很多论文时针对是这种症状的治疗,所以出现这个名词非常多,但很多文献只是强调有这种疼痛而没有对其定义进行讨论,比如也有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治疗相关的论文,对于对该术语的正确定义国外也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
从字面意思讲,椎间盘源性腰痛可以有两方面理解,一是指疼痛的根源在椎间盘,椎间盘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疼痛都可以纳入这一范围,而不一定是椎间盘直接感受到的疼痛(比如说心源性水肿,是心脏导致的全身水肿,一般不会理解为心脏本身的水肿),其疼痛的感受器不一定在椎间盘内,比如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痛就可以按这一定义理解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但这样一来其可包括范围太大,另外一种理解就是疼痛的感受器在椎间盘内,或者说主要在椎间盘内,比如腰椎不稳定导致的腰痛假设是刺激后纵韧带所引起的则不算是椎间盘源性腰痛,因为其疼痛感受组织不在椎间盘内,这种情况也是很好理解的,再如椎间盘突出后也主要是刺激纤维环外缘和后纵韧带内的神经纤维导致腰痛,所以也不算椎间盘源性腰痛,后一种定义的椎间盘源性腰痛,以往的观点找不到支持的理论基础,以往认为椎间盘内没有神经纤维,且血供少,没有炎症细胞不会产生炎症介质,现在的研究认为椎间盘退变后产生炎症介质,刺激其内增生张入髓核内部的新生神经纤维导致的腰痛,如果如此限定一下则更容易理解。
因此,对这一概念,从中文意思讲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同样从英文角度讲,discogenic 中,GENIN这一词根也可以有这样的理解方式,可以理解为直接产生的根源,也可以理解为间接导致的根源,所以如何了解其真正含义很难得到确切答案,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限定才能更好理解,不加限定的讨论其包含的内容在应用过程中很难保证不混淆。
炎症介质产生部位和神经纤维张入部位目前都不明了,所谓微创治疗不能保证在病变部位得到彻底治疗,疗效因而有折扣,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是和国外研究结果一致的,目前国外文献对该类型疼痛治疗其微创治疗长期疗效报道均不是很满意的,椎间融合尽管创伤大,但在目前条件下是成功率最高的手段,所以不要一味的提倡微创而忽视疗效。我本人对7例射频病人进行长期随访证实长期疗效不满意,所以我们在后期不太愿意进行射频或微创治疗
另外提出的是,关于诊断,真正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在国内还是很少见的,我们手术处理的都是疼痛相当严重,类似椎间隙感染的那种疼痛,如果是可忍受的疼痛我们都不会给他做造影来进一步明确,而且一般经过各种治疗无效我们才予以手术治疗,术后良好的效果也肯定我们的诊断是正确的,详细可参见我的论文,所以必须明白有一部分椎间盘内病变产生的疼痛是相当严重而不好处理,这种疼痛的传导途径、病理生理可能是一致的,把它独立出来进行研究,针对的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如同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一样,可以由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导致一样,可以有具体的疾病诊断,)只是把具有相同特点和损伤机制的一组病例合并起来,而且他们有几乎完全一样的治疗方法,因此,不要在乎它具体指什么,争议在于如果不限定其定义则其指向模糊,所以我们应当明白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椎间盘退变时个别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和大量神经纤维张入而导致疼痛,而且炎症介质量非常多所以疼痛很重甚至影响功能,这种情况往往需要手术介入,保守治疗无法使炎症介质减少。然而,为什么有的退变椎间盘产生炎症介质而有的不产生仍是一个谜,就如同后纵韧带骨化有时很严重了,甚至脊髓被压的象一张纸一样薄而病人仍没有脊髓症状一样。
篇幅所限,不知表达清楚了没有,欢迎大家指正
zt 郭钧
职称:副主任医师
1994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工作于山西阳煤集团总医院骨科,1999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考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师从我国著名脊柱外科学家--北医三院院长陈仲强教授,2004年博士毕业,同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著名脊柱外科专家王岩教授,2007 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骨科工作,在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临床骨科学第二版。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