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腰椎论坛

这里是一群很优秀的人,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非常突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腰椎论坛»腰椎论坛 突友大家谈 艾灸是什么东西?   『 交流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分享腰突症康复经验 』
回复 发新帖

标题: 艾灸是什么东西?

  [复制链接]
注册会员
帖子
551
积分
0
银子
1420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4-7
 楼主|发表于 2010-5-6 17:00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 收藏本帖
哪位告知下?艾灸是什么?去寒的吗?有谁用过,效果如何?在哪有买?
← 扫一扫直达 本贴手机版


◎ 本贴链接:http://www.yz-bbs.com/thread-8878-1-1.html
注册会员
帖子
15
积分
0
银子
30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4-17
发表于 2010-5-6 20:21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事不决,问百度
购物,淘宝


注册会员
帖子
1226
积分
1
银子
3108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9-11-18
发表于 2010-5-6 23:06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不能查看本楼内容

你需要 [ 登录 ]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


注册会员
帖子
12
积分
1
银子
32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5-2
发表于 2010-5-6 23:28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告诉你艾灸

艾灸其实是针灸的一种,与普通针灸的区别在于这个针用的是粗大好多倍的针,又称银针,艾灸也因此称之为银针疗法,治疗原理其实也是痛络,那么"艾"是什么概念呢,这是一种叫作"艾蒿"的草药,加工制成艾条,艾条可点燃,点燃后熏在银针上,热量传入银针扎的穴位,热量起"温经驱寒"的作用,这是一种纯的中医疗法,我本人体验过,在我自已看来,在所有方法中是最差劲的一种,而且比较疼,针看上去也有点吓人,建议大家慎用.以上是自己结合经历的拙见..不见得全对,也许对某种老寒腿什么的有很好的闻效也不得而知.
  另外,市面上还有一种类似膏药的叫做艾磁灸,可能也是借用了艾灸的概念而起得名字吧,贴上能够自发热量,我个人认为这也比银针强,至少是热乎的呵呵...


注册会员
帖子
1924
积分
1
银子
4146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26

康复突友

发表于 2010-5-7 12:06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艾灸疗法应用简介

  灸法是我国的发明,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数千年,传播五大洲。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推广全球。
  灸法是一种自然疗法,它通过艾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药性(化学作用),随着艾火的热力(物理作用)透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免疫机能等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机能体系而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治疗、保健之效用。它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掌握;(因为针法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廉(灸疗一次只相当于几毛钱);效果显著。
  日本有句谚语:"勿与不灸足三里的人同行。"说明了灸足三里的重要作用。我国民间也有"艾灸足三里,胜补老母鸡。"之说。在1937年元旦,日本政府更颁布法令推广国民三里灸健康运动,固然一方面是为发动法西斯战争服务,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其保健之功用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更于1996年确认了适用于治疗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男科等各类病症。
  灸法除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作用外,另外在保健领域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介绍几个保健穴位:1.神阙 即肚脐眼。神阙是人体最隐蔽、最关键、最要害的穴窍,长寿大穴。它是人体具有最大信息元的穴位,先天与后天的连接点,处于人体中央,五脏六腑之中枢,与运动、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紧密联系,神穴的神经末梢丰富,皮质最薄, 易渗透。故施之以灸,定能充实生命能源,总督全身,事半功倍。2.关元 脐下三寸,即小腹部,气功学上称之为"气运丹田"的地方。

此穴还有美容作用,因人体的小腹部最易堆积脂肪,故灸关元能最大程度地消耗人体多余脂肪,达到健美之效用。3.足三里 其功效意义前面已有说明,不再详叙。它位于外膝眼下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证明:灸神穴、足三里两个月后,通过各项指标测试,老年人的生理年龄较实际年龄降低了6.52岁。其机理为:灸后调整了人体微量元素含量,降低血脂、血液尿素,改变血液循环,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由中国针灸学家,原中国中医研究院赵尔康教授倡导,随身灸系列产品,为医师临床及大众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特点是:灸器施灸面宽,时间充足,可在衣被内自灸神穴;纸管贴穴灸为麦粒灸与间接灸的结合。具体应用可见相关图片。它们具有方便、安全、高效、环保之优点,在医疗、保健、美容、旅游各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注册会员
帖子
1924
积分
1
银子
4146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26

康复突友

发表于 2010-5-7 12:06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温灸?      
    温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理疗手段(砭针灸药,中医四术之一),将点燃的药媒或加热的矿物,放置在人体经络、穴位所在位置的表层皮肤上,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来进行肌体自我调节,疏通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


注册会员
帖子
1924
积分
1
银子
4146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26

康复突友

发表于 2010-5-7 12:07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灸具有什么作用:
  一、温经散寒作用
  二、行气通络作用
  三、扶阳固脱作用
  四、升阳举陷作用
  五、拔毒泄热作用
  六、温灸防病保健作用


注册会员
帖子
1924
积分
1
银子
4146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26

康复突友

发表于 2010-5-7 12:08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灸的优点:
1、简单易学,易为百姓所掌握,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
2、治疗范围广泛,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3、祛病强身,延年增寿。
4、原料易得,经济方便,最适合居家防病保健。


注册会员
帖子
1924
积分
1
银子
4146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26

康复突友

发表于 2010-5-7 12:08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艾而不用其他灸的原因(百度搜索到的)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注册会员
帖子
1924
积分
1
银子
4146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26

康复突友

发表于 2010-5-7 12:09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艾灸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艾灸基本操作方法:

  1、艾条灸
  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艾条(一般叫做清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一般叫药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药条灸”。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2)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

  (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3、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4、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注册会员
帖子
1924
积分
1
银子
4146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08-11-26

康复突友

发表于 2010-5-7 12:09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5、温灸器灸
  以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进行灸疗,称为温灸器灸。使用温灸器时,先将艾绒及药末放入温灸器内燃着,然后在拟灸的腧穴或部位上来回熨烫,到局部发红为止。本法具有温里散寒、扶正祛邪的功效,适应症广泛。温灸器种类较多,传统的有温筒灸、温盒灸、苇管器灸、温灸棒等;还有近年来常用的温灸棒、脐部灸等美容保健专业灸器。


注册会员
帖子
551
积分
0
银子
1420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4-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5:21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玫瑰翡翠 的帖子

游客不能查看本楼内容

你需要 [ 登录 ]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


注册会员
帖子
551
积分
0
银子
1420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4-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5:30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玫瑰翡翠 的帖子

游客不能查看本楼内容

你需要 [ 登录 ]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


注册会员
帖子
24
积分
0
银子
72 两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0-4-26
发表于 2010-5-11 08:17 | 个人空间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艾灸我就做过2次,我滴妈啊 那不是一般的恐惧,第一次我的腰上就被插了30根针,搞的我是满头大汗啊。大家做这个千万要慎重。


发新帖

这里是一群很优秀的人,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就非常突出!
World without strangers, www.yz-bbs.com

手机版|合作|联系|关于|腰椎论坛

GMT+8, 2024-3-28 23:29

www.yz-bbs.com
2006--2021 版权所有 所有权利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