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84
- 积分
- 0
- 银子
- 2102 两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0-10-9
|
大家对开放式腰椎间盘术存在顾虑,可以参考一下文章:
中青年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
[地址]http://www.ablunwen.com/HTML/gukelunwen/201012161137283775.html
中青年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
本院自1989年开展腰椎间盘手术以来,已有500多例,其中手术时年龄在25~45岁近半数,均经长期随访,现将手术8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98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其长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989至1996年间行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进行门诊复查随访,手术全部由作者完成。随访时间8~16年,平均10年。
1.2 手术指征及方法
本组患者主要经查体及影象学资料(椎管造影、CT及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或工作者,病程(3~6个月)至10年不等。手术均采用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本组无全椎板切除病例。其中6例近期复发,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二次手术。术后7d~3周下地活动。
1.3 随访内容
(1)临床疗效标准:优:随访时完全恢复正常,无残余症状,可正常生活和工作;良:术后近期完全恢复,2~5年后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偶有腰、腿痛或小腿、足部麻木,对生活、工作无影响;可:术后主要症状消失,但残留小腿麻木或疼痛或劳累及天气变化时出现腰痛,不能抬重物,对生活、工作有一定影响;差:术后症状无改善或术后主要症状改善,近期内腰、腿痛复发,或伴有下肢及会阴麻木等症状。(2)术后恢复情况:随诊中设立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工作变化栏目。(3)患者自我评价: 随诊中请患者就下列问题作自我评价:手术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对手术结果是否满意;当初是否应该选择手术治疗。(4)影象学改变:
随诊者均摄X线片,观察术前、后及随诊时的椎间隙高度变化及局部稳定情况。由于缺少术前动态X线片资料,所以稳定性判断仅以侧位片(过伸、过屈位)上有无滑移为依据。
2 结果
98例随访者均来院摄片检查,有术前X线片对照者57例。其中开窗组65例,半椎板组33例。
2.1 临床疗效
见表1。结果表明,手术入路开窗组与半椎板组总优良率为85.71%,结果不满意的仅占1.02%。表1 临床疗效评价(略)
2.2 术后工作情况
本组患者大多为本单位职工,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因此,本组恢复原工作的仅50例,其余改换为较轻便工作(一般体力劳动),无1例丧失劳动能力。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开窗组平均4.2个月、半椎板组4.5个月。
2.3 患者自我评价
开窗组63例患者中,62例自觉腰、腿痛和麻木症状消失或减轻,46例恢复原工作(重体力劳动),其他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半椎板组30例患者,24例症状消失,6例症状改善,恢复原工作4例 (重体力劳动),14例改做较轻工作。两组患者自觉手术满意率为100%。
2.4 影像学改变
随访时摄X线片并有术前片可做对照的68例,结果表明术后椎体病变间隙的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但椎间隙的高度改变并未引起局部神经压迫症状。
3 讨论
本组随访资料只取25~45岁中青年患者,因为中青年患者大多在生产一线,劳动强度大。行开窗法或半椎板摘除髓核,除1例术后有腰椎不稳,疗效评定为差外,其余患者均较满意,总优良率95.92%。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良好。 本组因选择均为中青年患者,对此类患者一般采用开窗法或半椎板法均能摘除髓核,故本组中没有全椎板法。据候树勋[1]介绍,全椎板法腰椎髓核摘除长期随访优良率为43.5%。因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不同的病理改变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本组长期随访优良率95.92%,高于候树勋[1]的80.2%和Davis[2]报告的随访8年的一组患者80%的优良率,可能与本组采用的均为中青年患者有关,同时也说明了中青年患者术后腰椎有更强的代偿和修复能力。虽然,手术间隙高度的丢失是所有随访患者共同的影像学表现,但从本组随访资料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中的异常征象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手术间隙高度的丢失不一定导致腰、腿痛,也不一定造成脊柱局部的不稳。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特别是传统的经典手术开展至今已近70年[3],从文献资料[1,4,5]报道,远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本组资料亦印征了这点。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甚多,有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手术、髓核化学溶解疗法、腰椎融合和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等,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均取得了一定的或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上述技术开展的时间不长,须有长期的随访观察才能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
[ 本帖最后由 clie 于 2011-8-29 16:3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