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23
- 积分
- 0
- 银子
- 72 两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3-11-1
|
前段时间因为一篇干细胞治疗的帖子,找到了微博上的一位叫艾瑞克_WANG的朋友。我觉得他自己在病中写的几篇博客比较有见地,描述清楚、数据翔实而且很严谨,像是学术论文但是又很容易理解,看了之后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等级,以前没找到过这样全面的文章,突友们真的都应该好好阅读一下。现征得作者的同意把他的文章转载到论坛,这是三篇博客里的第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原文地址[地址=http://博客.新浪网com.cn/s/博客_6d2a632f0101m5jl.html]http://博客.新浪网com.cn/s/博客_6d2a632f0101m5jl.html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脊柱疾病,腰椎间盘突出会给人的活动能力带来极大影响,在体力劳动时代如果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就基本意味着劳动能力的丧失。
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组成(如图1),其中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颈椎和腰椎,颈椎影响的范围是头和上肢,腰椎影响的范围是腰和下肢。
图1
位于两块椎骨之间的类似软骨的组织就是椎间盘,椎间盘后侧是神经根(如图2),这种结构是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疼痛的原因。
图2
椎间盘本身有很强的韧性和一定的弹性,它的形状可以根据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性质和作用都类似于“橡胶垫片”,是脊柱的减震器。椎间盘有两层结构(如图3),外侧是若干层致密的纤维环,纤维环包裹着的柔软膏状物是髓核。
图3
可以把腰椎间盘想象成一个煮得半熟的鸡蛋,外面厚厚的一层蛋白像是纤维环比较坚硬,里面柔软的半液体状蛋黄是髓核,受到外力的时候这个鸡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扁,外力消失后又恢复原状。当人站立、行走、跑跳或坐着的时候,自身的重力及由于跑跳带来的冲力由脊柱承担,椎间盘因为受到压力而变得比较扁;当人躺着或者处于重力较小的时候(如在水里或太空里),脊柱不承受或只承受很小的压力,椎间盘就会逐渐恢复原有的高度(如图4)。我们每天睡觉时也是椎间盘休养生息恢复高度的时候,所以理论上我们每天早晨的身高比晚上要高一些。设想如果没有这样一层层垫片一样的椎间盘的保护,所有的脊椎骨将直接受到各种力的冲击并很快被磨损。
图4
椎间盘的两层结构可以很好地卸载压力从而减少对脊柱的冲击,但是也为腰椎间盘突出创造了条件。人体大部分组织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例如骨骼(非软骨),即使是很严重的骨折,打上钢钉裹上石膏,几个月就长好了,因为骨骼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椎间盘则完全不同,椎间盘内没有血管,其自身的修复能力非常差,对于日常活动中因为压缩拉伸造成的较小的损伤还可以应付,但是一旦产生大的损伤,椎间盘的自我修复能力几乎为零(对此有很多科学文献可以参考,如发表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第18卷第9期的《纤维环退变及其修复的研究现状》,更详细的阐述可以参考2009年发表在Eur Spine J的《Repair, regenerative and supportive therapies of the annulus fibrosus: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及其引用的若干参考文献)。
我们大部分用到腰的活动都是向前弯腰,这样的动作会对不断地向后挤压腰椎间盘,使得后侧的纤维环受到持续的冲击,一旦这种冲击累积到一定程度突破了纤维环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纤维环发生破裂,较软的髓核就会从破口冲出(如图5),从而形成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个半熟的鸡蛋,假如给它施加一个很大的压力,导致蛋白出现裂口,内部的半液体状蛋黄就会从裂口冲出。纤维环受损的原因大致包括先天性纤维环较薄、自然退变及外伤几类,需要强调的是椎间盘的自然退变比我们想象的要早,人的骨骼在20岁之前停止发育,然后就会进入退变周期。因为个体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人的退变速度和程度都不同。
图5
不巧的是,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恰好是坐骨神经的神经根,他们离腰椎间盘非常近,只有几个毫米的距离。突出的髓核一旦挤压到神经根(如图6),就会造成整个下肢的疼痛与麻木,如果这种挤压非常剧烈而且长时间持续就会对神经根造成永久损伤,严重的会导致瘫痪。
图6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发生在20-60岁之间的任何年龄段,老年之后随着椎间盘的退化髓核会逐渐变硬也就没办法突出了,所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得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反而逐渐降低。体力劳动、大运动量和久坐都是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利因素。许多知名运动员如蔡振华、郎平、布冯、郭晶晶以及一些知名企业家如马化腾、俞敏洪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老病号,这些可以享受最好医疗资源的名人富人都一直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可见腰椎间盘突出是很难根治的(事实上目前所有成熟的医疗技术都无法做到完全治愈)。
我自己可能是一种典型,小时候练过田径一直觉得自己身强体壮,工作性质要求每天都长时间坐着用电脑,偶尔锻炼一次也都是对抗性很强的激烈运动,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某一天早晨起床之后突然就不能走路了,需要用轮椅送到医院。在5家医院看了8个医生,每个人都问我发病之前几天做了什么,试图找到受伤的原因。发病前一周我在泰国旅行,坐过飞机/大巴/公交/出租车和三蹦子,骑过大象,做过按摩,看过演出,海边散步,街上暴走……怎么分析也都是正常的活动,最后一位美国医生在病历里总结的是“No special incident”。
之所以没有任何特别的外伤也会突发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如图7),很多成年人如果去做腰椎核磁共振的话都可能会在影像上看到腰椎间盘突出,但是本人却没有任何症状,因为突出的部分还没有接触到神经。一旦某一天突出的部分又向前挺进了一点点哪怕只是一毫米,触碰到了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就会立即带来强烈的疼痛和麻木感。
图7
有些人也许只是弯腰搬了个箱子或者是打了个喷嚏就突了,其实在那之前已经突出到了临界点。突起来容易,治起来就难了,绝不仅仅是几个月卧床那么简单,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 本帖最后由 府南河畔 于 2013-11-29 21:3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