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obert 于 2019-6-28 10:43 编辑
没事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就是青松大神经常说的下腰痛:
中国十大致残性疾病之首—下腰痛
2019-03-08 10:40
根据2013年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中的一项中国疾病负担的研究数据显示:下腰痛、颈肩痛及骨关节炎已成为中国人群十大致残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其中下腰痛更是名列中国致残性疾病榜首!
据统计,高达8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下腰痛,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排名第二,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发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在大街上找100个没有腰腿痛的正常人做腰椎核磁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腰椎间盘膨出概率高达50%,突出概率达到30%。 但有人会质疑,我没有腰痛,怎么会突出呢? 不痛其实是有原因的:腰椎间盘突出并不一定会引发症状,由于腰椎椎管内的空间比较宽裕,腰椎间盘轻度的膨出和突出不一定会压迫到神经,或者仅是轻微的压迫。只有突出压迫神经引发腰腿痛才会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部分突友们可能会心生恐慌: 那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没有可能致残? 腰椎间盘突出症历来就有“痛苦度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在古代,没有先进的脊柱医疗技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后的患者致残率很高。 80-90%的患者是保守治疗,通过短期的卧床休息、药物(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牵引、理疗、针灸、纠正生活方式、康复锻炼等缓解症状,恢复到没有症状或者能接受的程度。对于神经压迫较轻的情况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中重度的突出,出现持续性的压迫,保守治疗效果则甚微。 感冒好了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即使症状消失了,但突出依旧存在。这也是为什么保守治疗后依旧会反反复复的原因。 这里有一个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保守治疗时突出能自行吸收吗? 答案是肯定的。国际权威组织—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指南》曾提到:目前并没有专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但专家组一致认为,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退变。大多数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的减小,临床症状逐渐恢复。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刊登过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后自然吸收的案例。 临床中也会有这样的案例,可能一个月前想做手术,经过保守治疗一个月,再复查时突出消失了。但这种幸运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极少数会自我吸收,每年可能也只有2-3例,大概在1%,吸收的时间一般一个月内。而且自我吸收的多是对髓核完全脱出的情况。 保守治疗突出依然存在那该怎么办? 1. 对于轻度的突出通过纠正不良生活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2. 对于中等程度的突出,根据保守治疗的效果判断。如果症状轻,保守治疗有效,可以继续进行保守。如果症状较重,持续影响生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3. 对于突出严重的,建议直接考虑手术治疗。当然有部分患者即使突出很严重,也由于各种原因(如症状可以忍受、惧怕手术等)仍然坚持保守治疗。建议这部分患者把握好手术指征,以免耽误了病情。 到底要不要做手术??? 手术适应症在临床中没有统一的说法。通俗来讲,主要根据神经压迫的反应,神经受到压迫时会出现疼痛,发炎、水肿,甚至会丧失功能;如果出现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说明神经已经在开始慢慢变坏了。及时解除神经压迫,避免进一步的神经伤害或者不可逆的损伤,是开展手术的必要性。 做哪种手术好??? 毋庸置疑,对症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患者的症状、医生的技能都有关系。如何以最小的创伤代价换来最满意的疗效,这是一个统一的治疗理念。对于微创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一种理念,实现创伤最小化、康复最大化。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已经不能承受其痛苦的时候,不如及时通过微创方式来“解放”神经(对症治疗为基础)。目前临床上椎间孔镜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手术非常成熟。 术后还会不会复发,是不是就恢复到了正常人? 突出物虽已摘除但并不意味着椎间盘恢复到了正常,还是存在复发的可能性。所以为了避免残留的髓核再次突出导致复发,术者往往在术中尽可能将髓核摘除干净,但随之而来的间盘塌陷、间盘退变加速、骨赘增生、椎管狭窄等情况也更容易发生。如何尽可能保留椎间盘的功能又降低复发率,国内经过近十年的研究,自主研发的纤维环缝合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手术后还需要继续治疗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慢性疾病,手术只是治疗中的一个环节,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想到脊椎里藏着伤痕累累的椎间盘,还是小心翼翼为好。术后前期复查+长期的康复锻炼才是硬道理
|